破茧之路:我的辽宁专升本逐梦路
浏览记录:462024-05-29
八个月前的一晚,我在沈阳一所专科院校的宿舍中被深夜三点手机屏幕上招聘软件里“全日制本科”的醒目红字刺痛双眼。窗外,浑河带着碎冰缓缓流淌,那声音就像我心中压抑的叹息。回想起那年春天,我拿着专科毕业证在人才市场徘徊了整整三天,最终还是被“学历要求:本科及以上”的招聘条件逼到厕所隔间崩溃大哭。
一、低谷与觉醒
集训营开课的那天,铁西区由废弃工厂改造的教室里,弥漫着陈旧的机油味。我背着书包,里面装着高考数学仅38分的成绩单,那是我三年来一直无法释怀的伤痛。当微积分讲义第一页的极限符号投射在幕布上时,我紧张得手心出汗,把粗糙的打印纸都浸湿了。
凌晨五点,沈阳还被夜色笼罩,我已经在走廊里缩着身子背单词。老旧的取暖器发出微弱的声音,我冻得僵硬的手指划开手机相册:父亲在建筑工地弯腰搬运水泥的画面,母亲凌晨四点出摊炸油条的视频。这些场景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,成为激励我的动力,在每一个想要放弃的夜晚,让我重新振作起来。
二、缝隙中的希望
英语老师常说“语法如同钢筋,词汇就像水泥”,可我的基础早已千疮百孔。当第17次默写现在完成时还出错时,我蹲在消防通道,一边啃着凉包子,一边任由眼泪和包子馅一起咽下。直到我发现同寝室学机械专业的男生,在满是机床油污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微分方程推导过程。
我们开始用泡面来记录学习进度:背完两章管理学,就奖励自己一包红烧牛肉面;解出三道高等数学大题,就给自己加个卤蛋。深夜,自习室的灯光下,二十几个年轻人如同努力蜕变的茧,键盘的敲击声和翻书声交织在一起。当我的错题本摞到第三本时,我终于能在模拟试卷上准确地画出需求曲线。
三、破茧的瞬间
专升本考试前最后冲刺阶段,整栋教学楼都弥漫着速溶咖啡的苦味。在一个雪夜,我对着最后一道拉格朗日证明题苦思冥想,直到凌晨。这时,我突然听到隔壁教室传来压抑的哭声。推开门,看到市场营销专业的女孩蜷缩在墙角,地上全是撕碎的英语范文。
我们默契地互相递上咖啡和纸巾,用马克笔在玻璃窗上写下“坚持”两个字。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,就像努力生长的新芽。查分那天,当屏幕上出现“拟录取”三个字时,走廊里爆发出的欢呼声惊飞了楼顶的鸽子。
而现在的我则站在本科院校的图书馆里,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《经济学原理》的书页上。我终于明白了辅导员说的话:专升本不是终点,而是开启新世界的钥匙。那些在艰难中奋斗的日子,最终会成为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阶梯。这条路充满挑战,但请坚信,每一次挫折都将成为照亮未来的光。
在此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员,在我学习迷茫时,耐心答疑、暖心鼓励;感谢智博专升本的全体老师,专业讲解,日夜陪伴指导;同时也感谢智博专升本校长,以专业引领打造优质平台,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。感恩有你们,我定不负期望,奔赴未来!
----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刘建华